首页

女王调奴免费视频

时间:2025-05-29 23:25:24 作者:“雪龙2”号圆满归航:首次秋季南极考察推动国际合作新模式 浏览量:51565

  中新社海口5月29日电 (记者 王晓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返航暨“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新闻通气会29日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停泊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雪龙2”号完成航程4万余海里的南极秋季考察,联合8国12位科学家探索罗斯海生态奥秘,并首次访问泰国,参加“中泰海洋合作月”,开启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的极地合作新模式。

5月29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此次考察是中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也是中国极地考察单船考察历时最长的一次。“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抵海南海口,共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

  考察联合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王金辉表示,这次考察进一步推动了极地领域科研和后勤保障的国际合作,探索了开展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综合调查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于南极秋季弱光——黑暗环境下生态系统环境适应以及关键生物类群生存策略的认知,为中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南极海洋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了有效科学支撑。

5月29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图为“雪龙2”号的直升机停机坪。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今年时值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考察队领队助理、“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介绍,在归航途中,“雪龙2”号应邀首次访问泰国,参加“中泰海洋合作月”。泰国诗琳通公主出席“雪龙2”号欢迎仪式。其间,中、泰两国科研机构举行了极地科学国际学术会议,还举办了科普教育展览。据了解,2016年来,已有15名泰国科研人员参与中国极地考察。

  王金辉介绍,本航次“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和罗斯海持续开展调查研究,顺利完成海洋中上层关键物种营养级结构调查、锚定潜标收放等任务,并首次在阿蒙森海成功采集长重力岩芯。累计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考察队副领队何剑锋说,本航次主要在水体结构、低营养级生物、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3个方面有新发现。其中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考察队发现了罗斯海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鹱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文报业精英聚首北京,探讨AI赋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

近年来,果洛州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战略任务来抓,持续深化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以创建“十一进”为抓手,大胆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新方法、新路子。

美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宾克利宣布退出2024年总统选举

“感谢‘看中国’为巴中青年交流做出贡献。”圣保罗大学校长卡洛斯·卡洛蒂在活动上致辞说,巴中两国在经济、农业、绿色能源、文化、电影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圣保罗大学将成立中国中心,强化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一群随苏翊鸣踏上雪板的“娃娃兵”

以“‘两个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首届武夷论坛,3月22日在福建南平朱熹园开幕,吸引了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浙江宁波:百年戏台焕新开唱 “小众”非遗魅力不减

水下中心管汇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技术装备之一,分布在海底的井口群之间,承担着将深海油气汇集起来输送到平台的重要作用,被喻为水下“油气枢纽站”,是水下生产系统中重量最大的装备,与气田外输海管共同组成气田水下生产系统主干设施。“深海一号”二期全部3套水下中心管汇总重量超过540吨,第一套和第二套分别于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安装完成。本次安装第三套水下中心管汇(南管汇)与7口水下气井相连,是项目重量最大的水下结构物,吊装重量达187吨,由我国首艘3000米级深水多功能工程船“海洋石油286”船进行安装作业。

为消除国际安全赤字作出中国贡献

济南3月8日电(记者 赵晓)记者8日从援基里巴斯中国(山东)医疗队获悉,当地时间3月1日-7日,该医疗队在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驻地ST.PATRICK’S COLLEGE高中学校顺利举办筛查“风心病”进校园活动。这是医疗队为当地学校开展“护心行动”的第一站。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